Copyright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卢兹学联版权所有 - 2005年12月


图卢兹学联于12月28日组织了在比利牛斯山上的滑雪,共有70人参加

本页访问 3368 次

感谢高波、胡玉楠、李泽滔、钱梦俊、张杰等同学在活动组织中的全力协助,使这次组织繁复的活动顺利举办,高高兴兴出发、安安全全返回,在新年即将到来时留下美好回忆!同时也希望今后参加类似活动的会员在报名时确定、报名后因故无法参加时尽早取消,以便让更多想参加的会员能够报名、不浪费有限的名额。


收藏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林益贞

记第一次滑雪 (2005年12月28日)

王芳雀

滑雪有感 (2005年12月29日)


照片提供:Huo Yan钱梦俊王芳雀王晓锋夏文叶伟明周凤玲

返回页首

记第一次滑雪 - 林益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记得小时候朗诵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老师说我“不够大气”,我心想:可能是我从来没有看过雪的缘故。在福建出生、长大,之后到广州读大学,从小到大我连霜都没见过,更不用说雪了。大学时计划了好几次去北方看雪,但每次去都遇不到下雪。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雪还是到法国读书以后。记得那天图卢兹突然下起雪来,我兴奋地冲出去,迎着风雪,绕着教学楼跑了三圈,然后还打电话给好友,告诉他们:我终于见到下雪了--好美!可惜图卢兹的雪下不大,也积不起来。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看漫山的积雪。图卢兹学联组织中国留学生到图卢兹附近的 MOURTIS 滑雪场去滑雪。网上报名非常踊跃,连周边城市,如 ALBI、ALEX 的同学也特意坐火车赶来参加。大巴载着我们一行七十人,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海拔1400多米的 Mourtis 滑雪场。

站在山坡底下,举目远望,皑皑的白雪绵延数里,一直积到山顶,与天边的白云连成一片。漫天白雪间点缀着几小片松树林。白色充斥着我的视野,蓝天成为最和谐的背景,而人则变得非常渺小。远处几个从山坡上飞驰而下的滑雪者仿佛是从松树上落下来的松针或松果。这里虽然没有“千里冰封”的豪迈,但我已不禁感慨:难怪无数文人骚客都要寄情于雪。

学联的负责人几天前就把所有参加者的身高、体重、鞋码等资料收集整理好交给雪橇租赁处,我们一行到达租赁处后,按顺序领门票及获悉自己的编号,然后按编号领鞋子、雪橇和手杖。短短一个小时,大家就装备齐全地向滑雪地点进发。

虽然也是第一次滑雪,但自认很有运动天赋的我马上找了个人少的小坡自学起来。我想,滑雪不就是从山坡上滑下来,那第一步得先上坡。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见到许多四五岁的外国小孩都在排队搭索道,我也跟着排队。这里的索道跟国内不同,不是坐的,而是站的。从铁索上垂下一根根铁棍,底端有个圆盘。乘坐者要把铁棍夹在两个大腿之间,当铁索沿着它的轨道带动铁棍前进时,圆盘就会钩着整个人往前进。但是人不能坐下来,因为铁棍是可伸缩的,对不同身高的人都适用。人还得控制脚上的雪橇,使两支雪橇相互平行,这样才能平稳地向前进。刚开始我根本不知道这些蹊跷,第一次搭,到半山坡就摔倒了。我心想第二次会好一点,谁知更糟糕,没出几米就摔倒了。第三次,我先向旁边的工作人员请教了如何搭这个索道,但还是不能很好的控制平衡,没出十五米还是摔倒了。这才发现,第一步不是上坡,而是学会控制平衡。于是我站到一旁看那些法国大人如何教自己的小孩学滑雪。还向同去的会滑雪的学长请教了一些要点。不知摔了多少次跤,经历了多少次摔倒爬不起来,手杖摔出去没办法捡回来的窘境。终于让我领悟了一点滑行和停立的要领。看来滑雪远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我已经筋疲力尽,转眼也已经十二点多。

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在另一个雪坡处,我找到了“大部队”,跟大家交流了一下学习心得,又接着练了起来。有个中年法国人一直在旁边看别人滑,可能见我练得认真,就指导了我几招。有名师指导果然不同,我马上就掌握了控制速度的要领。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滑雪要领:

首先要学会如何穿着雪橇在雪坡行走。雪橇要于斜坡垂直,底面不能紧贴地面,而要成一定的角度,像螃蟹一样横着走才能走得稳。

其次是学会停。像永春拳的站马步一样,两个膝盖合紧,小腿成外八字型,雪橇的前端收进,后端岔开,两个雪橇也成八字形,雪橇的外侧稍微翘起,底面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还有一种停法是摆动雪橇的后端,短时间内使两支雪橇与斜坡垂直,然后用斜坡站立的要点立稳。但这种方法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

然后是控制方向。这需要脚、膝盖乃至整个身体的协调配合。我还没掌握,滑雪场关闭的时间就到了。只有等下次滑雪时再慢慢领悟。

我想大家一定都跟我一样,在这次滑雪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因为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是第一次滑雪。所以在这里我想感谢图卢兹学联以及为这次活动尽心尽力的同学们。感谢你们组织了这么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有这么一群有组织能力,有活动热情的年青人,相信我们图卢兹学联的活动会越办越好。

林益贞 / 2005年12月28日

返回页首

滑雪有感 - 王芳雀

昨天去比利牛斯山滑雪,开心极了。虽然摔得浑身疼痛,玩得精疲力竭,但仍感游兴未尽。能有这次幸福的人生体验,还得感谢图卢兹学联负责人的辛勤工作和大家的大力协作!

我刚来图卢兹没多久,加上好长时间无法上网,煞是难受。能上网的第一天,我就在教育处上网注册,无意中找到了图卢兹学联,看到了滑雪的通知,这时已经是12月18、19号,报名的人已经满员,只好排在候选人行列了。心想还是碰一下运气再说,没想到我竟是个有福人,总算等到了这次机会。其实,我的异地朋友也很想赶到图卢兹来和我们一起滑雪,因为名额已满,才放弃了机会。遗憾的是,我们最后竟有几个空缺。我想说的是:"朋友,希望你把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好多机会往往在犹豫中错过。"

我是第一次来雪场,更不用提滑雪了。心想能到比利牛斯山一游,也是三生有幸。首先,这里的雪场没有时间限制。你可以从早滑到下午5点。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无疑是一次福音。另外,这里的雪场很大,没有拥挤的感觉。无论你的水平怎样,你总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因为初来乍到,就只好在坡下的小孩区练习。到了雪场,那顾得上吃饭休息,还是拼命地练吧。很快,自己就找到了一点感觉,至少在平缓的地方可以保证不摔跤。后来仔细琢磨,其实好多次摔倒,都是因为心理作用。当然有些要领我们也不知道。

好不容易到了这里,恐怕一辈子就这一次。怎能不到山顶去看看。可是上山的人全是会滑的,要上去就得自己滑下来。从来只有坐缆车上去的,没有坐缆车下来的。为此好多人放弃了机会。我的经验是,凡事都要亲身试一下再说。无奈还是穿着滑雪具勉强上了山,我想他们不可能让我一个人待在山上吧。坐在缆车上,满山的风景一览无余。尽管冷得直发抖,心想也值。

听说这里的雪场分红、绿、黑三条滑道。最难的是黑道,从缆车上望去,只有寥寥数人在滑,而且是跳跃性的。就象在运动场观看滑雪比赛。这也只能从缆车上看到。果然,无限风光在顶峰。周围全是山,一峰高过一峰,满眼一片银白世界,美极了,仿佛人间仙境。据工作人员讲,这座山海拔1800米,对面的山则高达3400米。上来的人都得穿雪具,无论大人小孩,人家都是直接从缆车上下到滑道上,因为山顶本身就是滑雪道。从缆车往下看,真有点害怕,一犹豫,竟差点坐下山,情急之中,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从缆车上蹦了下来,免不了摔了个屁股蹲。

在山上拍了几张照片后,就开始和工作人员讨论下山的事。我想坐缆车下去,他们说既然穿了雪具,就表示你会滑,就应该自己滑下去。从山顶开始,就分了不同的滑雪道。站在上面朝下望,双腿就禁不住地直哆嗦,那里还有胆量滑下去。更不用说很窄的滑道两边都是山谷,而且很长一段距离没有栏杆等任何防护措施。一不小心,或控制不好,就有可能从山顶上滚下去。正因为如此,上面有几个安保人员来回巡视,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即使现在回想起来,后背也直发冷。

令人吃惊的是,好多小孩,有的也不过7、8岁,也跟着父母从山顶往下滑。看着既担心又羡慕。据估计,从山顶上下来,快的也要二十分钟吧。反正坐缆车也要十分钟左右。没办法,只好和他们耍赖,条件是他们直接带我滑下去,我也就豁出去了。免费跟他们学一下也不错。于是有个工作人员试着带我一段,觉得实在费劲,就放弃了。况且他们也怕带出什么事故。幸好上面还有两个不会滑的中国人。工作人员没办法,只好和山下的负责人联系,特派“雪地摩托”把我们“拖”下了山。其实这是专门对付意外事故的。不过,有幸坐一下“雪地摩托”也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待遇。

总之,这次经历令人终生难忘。也希望大家尽量不要错过好时机。远在异国他乡,给自己多一个交流的机会也好。

王芳雀 - 2005年12月29日

返回页首

收藏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Copyright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卢兹学联版权所有 - 2005年12月